10月15日,丹江口水库,水天一色,风光无限。(中国经济网 武晓娟/摄)
夏汛冬枯、北缺南丰是千百年来中国的基本水情。在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工程展览馆内,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记录着南水北调工程的源头。从“南方水多,北方水少,如有可能,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”的宏伟构想到工程论证、天河梦圆,一泓清水跨越千里奔腾北上,不仅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,更让南与北,“手”越牵越紧。
喝上“放心水”,筑牢民生安全线。自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以来,丹江口水库水质长期稳定在地表水Ⅱ类及以上标准。水质优质的背后离不开工程与技术。为了不让污水进入河库,近年丹江口库区实现“空、天、地、水”全方位护水,一旦有“风吹草动”,能够迅速精准分析研判,采取处置措施。除了智慧守护外,还有人力巡查。汉江集团打造了“彤心源”志愿服务品牌,组建16支服务队,通过植绿护绿、政策宣传等常态化活动,促使节水护水理念深入人心。截至今年10月10日,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以来,累计调水超742亿立方米,受水区实施生态补水超108亿立方米,直接受益人口超1.14亿,越来越多的人实现了从“缺水吃”到“有水吃”再到“吃好水”的转变。
守好“生态水”,绘就青绿山水画。持续加强水域岸线空间管控,不断强化流域水资源刚性约束,科学实施水土流失防治,近年来,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和流域各地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之路,加快复苏河湖生态环境。以丹江口市大柏河小流域为例,水土流失得到控制后,这里的生态环境大为改善,每年减沙效益达到80%以上。再看南水北调沿线,美景更是数不胜数:“煤城”焦作山水之间满眼绿,曾经的“酱油湖”南四湖跻身全国水质优良湖泊行列,邢台七里河两岸泉眼在断流数十年后再次喷涌。绿水青山的“生态颜值”和人民生活的“幸福指数”同步提升。
善用“发展水”,激活区域新动能。水资源格局连着发展格局。盈盈一水通南北,水流带动物流、人流、信息流等互通有无。一方面,“先节水后调水”的原则,倒逼沿线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。河北深入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,天津对用水量有超额迹象的用水户提前预警。沿线地区以水定城、以水定产,改造提升传统产业,培育壮大新兴产业,布局建设未来产业,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。另一方面,区域联动发展有了“催化剂”。依靠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、再生利用、分质利用、高效利用,受水区在2003年以来区域用水总量仅增长46%的情况下,实现GDP增长5倍多。生态好水正在加速转化为“经济活水”。
一渠清水连通南北,润泽广袤大地,串联起生机勃勃的发展图景、山清水秀的壮美景观,发挥了巨大的社会、经济、生态效益。未来,“一泓清水永续北上”的故事还将接着讲下去。(中国经济网 武晓娟)
倍顺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